讀特客戶端 ·深圳新聞網2021年8月27日訊(通訊員 田中?。╇S著工業增加值由23.5萬億元提升至31.3萬億元,五年來我國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邁進了一大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已經成了我國制造業發展的新標簽。
面對“中國制造2025”,轉型升級中的制造企業需要與之相匹配的新型金融服務,先進制造業的需求亦從單純的結算融資向股權融資、資本市場、國際往來等全方位發展,傳統的信貸服務已很難滿足企業的融資需求,商業銀行急需金融供給側改革,提升全面經營的綜合服務能力。
搶跑“碳中和”助制造業“綠色”升級
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以下亦稱為“30·60目標”)的提出,“綠色化”作為制造業轉型升級關鍵詞,得到了官方正名。
制造業的“碳中和”演進,離不開金融機構的支持。據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估算,在溫度升幅被控制在2或1.5攝氏度目標下,未來30年中國能源系統需要新增投資約100萬億至138萬億元。
生產細旦 FDY滌綸長絲和聚酯切片的江蘇華亞化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亞化纖”)在“30·60目標”明確前,便提出了節能減排的轉型升級發展路徑。為進一步推動產品更新升級,滿足市場需求和提升公司競爭力,華亞化纖制定了融資計劃——擬投資3.6億元引進關鍵技術,研究開發功能性復合纖維新品。建成后,華亞化纖將形成產值約21.2億元,總產值提升約達20%左右,產品能耗、生產成本不斷降價,企業競爭力隨之提高。
華亞化纖的發展方向與江蘇本地法人銀行——江蘇銀行在制造業領域“去劣存優”的工作方向一致。于是,該行無錫分行在獲悉華亞化纖技術改造需求后,便積極開展對接,牽頭組建銀團,通過綠色通道迅速得到審批后,今年一季度便完成了銀團合攏投放1.7億元。
高質量是江蘇制造的發展方向,也是江蘇銀行業務發展的關鍵詞。近年來江蘇銀行持續壓縮“去產能”制造業信貸,嚴控“兩高一?!焙偷投酥圃鞓I授信,有序退出“僵尸企業”,提升銀行客群質量。對于制造業“綠色化”升級,江蘇銀行也早有布局。2017年,江蘇銀行成為了城商行第一家、國內第二家赤道銀行,多年來在把握低碳風口、搭乘循環經濟快車方面,該行先行積累了豐富經驗。
在清潔能源領域,江蘇銀行在同業中率先創立了“光伏貸”并持續迭代,將融資節點前移至建設期,使光伏企業發展初期的資金需求得到有效滿足;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江蘇銀行通過引入財政低息資金和風險分擔等機制,率先推出了“綠色創新組合貸”“環保貸”“節水貸”等產品,目前已累計支持項目164個,累計發放貸款金額近百億元。
面對“30 ·60目標”,江蘇銀行發布了“碳中和”行動方案,計劃在“十四五”期間,氣候融資專項支持額度不低于2000億元,清潔能源產業支持額度不低于500億元,支持減污降碳、清潔能源、清潔交通、零碳建筑等領域重點項目,推動實現碳減排超1000萬噸。
針對“碳中和”過程中產業鏈的新標準,為摸清鏈上企業融資堵點痛點、為企業“碳中和”達標路上“清障”,江蘇銀行還深入推廣了“金環”對話機制,先后在江蘇省內13個地市,舉辦政銀企對接活動20個場次,通過多維度對接“赤道原則”,加強綠色金融產品創新,著力破解企業融資難題。目前,該行氣候融資余額已達894億元,綠色租賃融資余額275億元,實現二氧化碳減排當量549萬噸。
實力“智慧化”賦予“智”造企業底氣
制造業的核心是創新,是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近年來,江蘇制造業的創新能力穩步提升,擁有國家級高新區18家,高新技術企業3.2萬家,國家級孵化器數量和在孵企業數保持全國領先。
由于部分高新技術制造企業缺乏合適抵押物、存在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往往難以得到貸款。不過,江蘇銀行卻做到了高新技術企業“三分之一有合作、六分之一有授信”。
為了在把控銀行信貸風險的同時解決這類企業的融資難題,江蘇銀行做了許多嘗試。如該行曾與科技部門創新推出了政府風險補償類產品“蘇科貸”,已支持科創企業逾萬戶、貸款余額超千億元,服務高新技術企業6125戶、貸款超700億元。
隨著新型科技的不斷深入,物聯網、大數據等前沿科技的應用是被該行認為行之有效的助推制造業融資的重要技術。
江蘇銀行2017年就在國內率先研發推出了全流程線上化的物聯網動產融資產品,借此可以實現對企業存貨的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賦予動產以不動產的屬性,建立起更為實時有效的風控體系,為制造業消除因信息不對稱帶來的融資難題。
無錫市曙光電纜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曙光電纜”)正是受益企業之一。該公司總經理談志兵介紹道,運用物聯網技術,江蘇銀行通過國網系統獲取企業訂單情況,通過物聯網智慧監測實時還原企業的生產狀況,基于此,銀行可以客觀衡量資金需求。曙光電纜就憑借物聯網金融產品獲得了江蘇銀行3億元貸款,僅2019年上半年,公司的營業額便達到10億元,同比增長了40.2%。
在無錫,目前已集聚物聯網相關企業超過2000家,覆蓋關聯芯片、感知設備、網絡通信、智能硬件、應用服務等全產業鏈條,構成了完整的產業生態鏈。2020年無錫物聯網產業營業收入超3100億元,接近全國1/4。
同時,物聯網技術也帶動江蘇銀行撬動動產金融、供應鏈金融和產業鏈金融。通過物聯網技術,江蘇銀行深度切入實體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及時調整貸款進度和額度,建立起更為實時有效的風控體系。
另外,在運用大數據技術方面,2015年江蘇銀行就率先推出了全線上、純信用的小微網貸產品“ e融”系列產品。2020年年報顯示,江蘇銀行已經把“ e融”系列互聯網金融產品集成到“隨 e融”平臺,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提升小微企業審批通過率和精準度,并通過深挖數據價值帶來“提額”服務,為企業提供一站式、全線上的融資支持。據悉,“隨 e融”平臺通過微信小程序傳播,不到半年獲客超10萬戶,投放貸款達數百億元。
自上市以來,江蘇銀行服務江蘇制造業投入逐年加大,風控卻做得比較好,不良率持續下降,實現效益和資產質量“雙豐收”,正是江蘇銀行持續提升金融科技內功、智慧風控不斷升級結出的碩果。
事實上,自2019年將“智慧化”置頂“四化”戰略以來,江蘇銀行緊鑼密鼓地推進“智慧金融進化工程”。今年初,江蘇銀行又對“智慧金融進化工程”進行了重點謀劃和布局,推動業務數據化、數據業務化。
解鎖“新打法”構建綜合金融服務體系
解決科創企業融資難題的“蘇科貸”也曾令無錫帝科電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帝科電子”)獲益。
帝科電子是主要從事新能源和顯示技術的以新材料為核心的高科技企業。2015年,在該公司因資金周轉難題而對市場的大額訂單望而卻步時,江蘇銀行以“蘇科貸”為切入點,為企業送去了300萬元基準利率貸款,解決了客戶的燃眉之急。
然而,隨著企業的發展,如眾多先進制造企業一樣,帝科電子對于金融的需求也從單純的結算融資向股權融資、資本市場、國際往來等全方位的需求發展。
隨著帝科電子的發展前景和先進的技術水平吸引了眾多的戰略投資者,江蘇銀行無錫分行以“投貸之星”為突破口,聯合創投機構以“先貸后投”的模式,根據企業資金需求,投放信用貸款700萬元,創投機構配套160萬元的股權投資款。
此后,短短三年時間,從2016年銷售收入突破2.8億元,到2020年企業全年銷售突破15.8億元,帝科電子實現了爆發式增長。2020年6月18日該公司還在創業板成功上市。
邁入新的發展時期,江蘇銀行無錫分行又圍繞帝科電子采購銷售模式,為其量身打造了以“票據池”產品為基礎的貿易融資方案。隨著企業境內采購份額的加大,江蘇銀行無錫分行還以供應鏈為基礎,為其定制了貫通上下游的供應鏈金融服務方案,提供了總額2億元的綜合授信,解決了企業從回款到跨國貿易的融資問題。
當前,如帝科電子一樣發展壯大的制造企業融資需求不斷擴大,對此,江蘇銀行著力推進重點產業鏈金融服務特色化、專業化、定制化,“一鏈一策”打造產業鏈金融服務方案,推動實現金融服務鏈與供應鏈、產業鏈、創新鏈的深度融合,助力打造產業鏈生態圈。針對50條重點產業鏈,江蘇銀行組織產品、風險、審批、一線業務人員等專業力量,分別成立研究小組,針對性制定全鏈條特色金融服務方案,打造特色化產品體系,滿足不同行業、不同大小、不同階段客戶的差異化需求。
江蘇銀行將投行、跨境、托管等各個業務板塊有機結合在一起,從單純貸款走向專業化、定制化、多元化的綜合服務,強化綜合金融服務協同的“內功”,已經形成了“商行 +投行”“境內 +境外”“股權 +債權”“線上 +線下”相互配合的“戰斗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