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關心下一代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正式印發實施,這是深圳、也是全國首次編制關心下一代事業發展規劃,為全國首創。
在5年發展目標中,該規劃提出,持續壯大優化“五老”人才隊伍,到“十四五”期末,實現入庫“五老”4萬人,活躍“五老”3000人,“五老”品牌工作室50個以上。關工課程體系逐步完善,到2022年,全市形成50個品牌課程菜單;到“十四五”期末,全市至少形成100個品牌課程菜單。
所謂“五老”,指的是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是培育青少年的重要資源和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深圳雖然是一座年輕的城市,但40余年過去,早期來深建設者中已有不少人逐漸步入老年。他們是城市的寶貴財富,因為他們,敢闖敢試的深圳精神將更好地為青少年所傳承,青少年也將從城市開拓者身上更好地讀懂、理解深圳。
作為一座創新之城、未來之城,該規劃的創新點遠不止于此。比如,結合大灣區建設,規劃提出率先拓展深圳關心下一代工作的服務范圍,加強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交流交融。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上升為國家戰略,三地地緣相近人緣相親,不僅要成為產業聚集的區域,也要成為三地青少年交流的有效平臺。這方面,有著廣闊的想象空間。
此前,就有全國政協委員建議,由三地教育部門牽頭,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中小學生長期交流計劃,包括長期交換生、短期插班、冬夏令營等,使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小學生有更多日常學習、溝通、交流的機會。此外,廣泛發動學校、社會力量和公益機構,在各個城市設立不同主題的中小學生體驗式教育營地,包括科創、運動、知識、成長等,并進行更加常態的文化藝術交流。
在這樣的過程中,關工委顯然可以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或者說,可以為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交流交融形成有益補充。畢竟,無論是老干部、老戰士還是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他們的人生閱歷,他們的專業特長,可以通過各種品牌課程等方式,與青少年進行更好的對接,使交流交融活動更豐富,更有內涵。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青少年身心特點,該規劃還率先提出“德育+”模式,推進德育與智育、美育、科學教育深度融合。這也是規劃的一個亮點。
相對而言,我們對智育、科學教育關注得比較多,但美育還是一種比較新鮮的事物。何為美育?一般也稱審美教育,審美是一個人對具有美感的自然或人造審美對象進行感知、享受、判斷和評價的行為過程,而幫助人們形成這樣一種行為能力的教育則是審美教育。
說起來,春秋時期孔子提倡的詩教、樂教即是美育,他主張通過“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的步驟塑造一個人的人格??梢哉f,美育也是一種人格教育,是一種關乎一個人心靈發育的教育。所以,實施美育,不僅僅是教學生學會唱歌,學會畫畫,而是要使青少年具有一顆美好的、善良的、感恩的、愛的心靈,懂得珍惜生命,珍惜美好的事物。
長期以來,人們往往過于重視孩子的考試分數,而過于忽視了孩子的美育教育。也因此,我們希望,“美育”在進入了深圳關心下一代事業發展規劃的視野后,在接下來的實踐操作中,還能拿出更多創意的實施細則,使美育更好地潤澤孩子們的內心。
有意味的是,幾乎與該規劃出臺的同時,《深圳市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行動計劃(2021-2025年)》也開始與人們見面。到2025年,深圳將建成兒童友好學校300所以上、兒童友好公園100個以上,實現嬰幼兒托育服務機構社區全覆蓋……孩子即未來,一個對孩子的成長特別用心的城市,當然有理由匹配一個更美好的未來。